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生僻字不应成为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拦路虎”

2023-05-27 10:34:26 来源:BRTV都市晚高峰
分享到:

前段时间,一则“因姓氏太罕见全村集体改姓‘鸭’”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

类似的新闻近年来时常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如“济南一位老人因姓氏生僻,领取养老金成难事”“因单名一个‘俈’字,上海一小伙在不同医院挂号就像开盲盒”“一位女士办理落户时,被自己的姓氏卡住”等等。而这些仍只是露出海面部分的冰山一角,生僻字在信息社会引发的不便更多仍潜藏在水面之下。


(资料图)

图片生僻字征集小程序里,网友上传的部分生僻字。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超6000万人名以及大量地名、古籍、方言中包含生僻字。在信息化系统被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业务场景广泛使用的背景下,生僻字未实现数字化导致的身份联网核查失败、户名校验失败、数据库信息乱码等问题,给相关人群带来的困扰不少。办理银行卡、驾照,报税、报销,乃至于购买火车票、飞机票这些其他人能轻松完成的事情,对他们来说都多了一道隐形关卡。

生僻字之困,对服务机构而言同样是一个“烫手山芋”。受到相关投诉后,一些机构尝试通过设置私有字库或优化生僻字处置流程等寻求解决办法。但类似处理不仅抬高了技术成本和人力成本,在跨机构、跨系统时仍很可能遭遇无法校验、显示和核查等问题。

“名字无法显示”,何以长期悬而未决?与汉字的特殊性息息相关。对汉字进行编码,须按照一字一形一码来建立对照表,要经过搜集、查证、查重、认同、赋码等一系列过程,任务量大、专业程度高、标准化工作周期长。而编码只是困难的第一步。一个生僻字得到正确识别和显示,不仅要求输入、存储、打印、显示、交换等任一环节不出纰漏,还离不开各行业各机构使用的操作系统、信息软件进行相应的适配改造。

生僻字不应也不能成为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拦路虎”。此前,一些地方和行业在解决生僻字问题上的探索不曾停歇。去年7月发布的《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GB 18030-2022),则让更多人看到事情迎来真正转机的曙光。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比上一版增收了1.7万余个生僻汉字,能够覆盖我国绝大部分人名、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献、科技等专业领域用字。标准同时规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所有行业领域用于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化系统全面强制执行“实现级别3”,即标准内全部87887个汉字。新标准今年8月1日的正式实施,无疑将有效弥合生僻字使用的“数字鸿沟”。

当然,改变往往不会一蹴而就。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对标准的贯彻实施,促进信息技术产品对标准的应用落实,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相关主体众多、涉及环节复杂,也决定了支持生僻字改造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凝聚合力的过程。

一个沿用流传了数百上千年的古汉字,却迈不进数字时代的门槛?不少姓名有生僻字的人,可能有着这样的困惑。生僻字之困,与信息社会建设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初衷背道而驰。破解困境有难度,但只要有决心、有耐心、有行动,就能在一步步向前中看到实效。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大象新闻

编辑:魏然

责编:宋旸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南非母婴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